坚定信心 积极应对 全年钢铁行业将保持盈利

   2022-08-01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221

  当前,全球疫情影响仍在持续、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欧美通胀率屡创新高、加息范围进一步扩大、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受此影响,我国钢铁市场呈现“供给减量、需求收缩、库存高企、价格低位、成本上涨、利润下滑”的运行特征,钢企生产经营面临较大挑战。近期,国内钢铁企业纷纷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和预判当前行业形势,各方说法不一,判断不尽相同,但总体偏悲观。以下笔者将就当前钢铁行业下行成因和未来走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当前多因素聚集叠加,钢铁市场弱势运行

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下滑

钢材需求明显减弱

  今年以来,多因素聚集叠加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产业链受阻,供应受限,市场需求和预期双减,企业生产动力不足或受限,全球钢材市场弱势运行。世界银行和IMF最新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分别比年初预期下调1.2和0.8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球累计粗钢产量9.49亿吨,同比下降5.51%,扣除中国影响仍比去年同期减少1872万吨,与2021年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带动钢铁供需强劲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疫情冲击叠加传统淡季

国内钢材市场供需两弱

  今年上半年我国粗钢产量5.27亿吨,同比下降6.5%。但随着采暖季和冬奥会限产结束,钢铁产量从4月份开始快速增长,日均粗钢产量连续3个月超过300万吨,与同期疫情导致的需求释放滞后呈现较强的不同步性。目前我国疫情虽得到有效控制,但多点散发情况仍在,又恰逢传统淡季,疫后需求恢复速度不及预期,很多钢企开始主动停产检修,钢材市场仍处于供需两弱局面。

大宗商品价格震荡

钢材市场信心大幅下滑

  今年一季度,全球市场还在消化前期增加的流动性,通胀危机不断累积,随着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大宗商品价格冲高,钢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二季度开始,美联储加快货币紧缩步伐,加息缩表同步进行,7月份欧洲及多国央行开启加息对抗通胀模式,流动性收紧,金融市场动荡,大宗商品价格失去支撑进入下跌通道。原燃料价格一升一降,很大程度侵蚀了企业和贸易商库存周期内的利润空间,市场信心大幅下滑。

  钢铁行业发展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价格、利润、成本等指标的起伏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如,“十三五”末期粗钢产量快速增长,从8亿吨增至10亿吨以上,在市场需求增幅趋弱甚至已经收缩时,产量继续增长必然导致新的阶段性过剩;再如,行业盈利水平不可能一直延续2021年的历史最好水平,高点之后下行恰恰是市场调节机制发挥的作用。对于当期下行市场,既要认清严峻形势,也要看到中国钢铁的承压空间,既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一味悲观,动辄使用“寒冬”、“危机”、“全行业亏损”等,既不是对市场的全面与准确判断,更与提振市场信心背道而驰。

  与2015年底相比,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由34.2%上升至41.4%,资产负债率由71.4%下降至61%左右,主业人均劳效由495吨上升至800吨以上,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资金储备更为充沛。上述指标的提升,为我国钢铁行业积极主动应对市场形势下行,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相对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二、钢铁市场预计8月迎来抬头,全年仍将保持盈利

中国经济逐渐企稳回升

钢材市场逐步弱势反弹

  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同比增长2.5%,二季度克服了全球经济增速加速下滑传导、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尤其是重点区域遭遇疫情冲击等困难,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彰显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潜力。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对钢材市场的提振作用也将逐步显现,多雨高温的7月份或将为本年度钢铁行业运行最艰难时刻,8月份开始钢铁市场将逐步抬头。

下游复产稳产步伐加快

钢材消费需求逐步释放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下游行业复工复产加速,稳增长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6月份我国制造业PMI回升至50.2%,标志着制造业正在稳步复苏。各地正加大力度助力企业复产稳产、因地制宜出台提振消费政策、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有效促进需求回升,叠加上半年被抑制的需求逐步释放,传统淡季过后,钢材消费需求将呈现增长态势,但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压产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钢材市场供需逐步改善

  6月份以来,全国各地已经陆续启动压产工作,一些企业也因行业形势下行主动减产检修。6月下旬开始,钢铁产量开始逐步回落,原燃料价格波动下降,成本重心下移,市场压力小幅释放。后期随着压产工作不断深入,一揽子稳经济政策逐步发力,将从供需两端改善钢材市场供需平衡,我国钢铁市场将在传统淡季期间完成底部修复。

  综上,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已基本形成共识,我国也很难独善其身。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将最大限度减少国际局势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钢铁经过“十三五”以来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和疫情反复的冲击,继续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全年看,钢铁行业仍将保持一定程度的盈利,但将明显低于2021年。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后续市场的反弹并不是反转,仅是一定程度的抬头和小幅反弹,不宜太过乐观。随着超过2亿吨产能置换项目逐步落地,行业若无较大调整并积极作为,2023年或将面临更大压力。

三、主要应对措施及建议

畅通国内大循环

推动内需发力

  进一步贯彻落实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东风”,加快国内项目建设,推动内需发力,促进国内钢材消费并降低项目投资成本。

加强资源保障

稳定钢材生产成本

  稳步推进“基石计划”,加强资源保障,降低我国铁素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提升资源供给安全度和成本控制力,有效应对国际局势变化对国内钢铁市场的干扰,持续提振市场信心。

加强协同发展

促进产业链平稳运行

  加快构建促进全产业链发展的有效机制,引导产业协同发展,适度均衡利润分配,提升全产业链共同应对行业下行的能力,促进平稳运行。

加强供给调整

促进供需平衡发展

  扎实推进粗钢产量压减工作,科学调整钢铁供应能力,从供给侧改善市场供需平衡,抑制原燃料价格非理性上涨,促进钢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必要时,研究出台加强版压产措施,如,引入合理产能利用率指标,从产量端缓解批建不符等建设端监管困境。

深挖降本提质空间

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加强节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高能源效率,加大研发投入、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深挖降本提质空间,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继续推进兼并重组

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

  横纵双向推动兼并重组,横向提升企业规模、集中优势资源、理顺区域布局、化解同质竞争、推动产业耦合、提升话语权;纵向加强资源能源保障、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链协同,提升抗风险能力。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更多>同类钢铁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钢铁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经营资质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1002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