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钢铁错峰生产方案制订是否常态化尚不确定

   2021-11-03 中国冶金报216

  “现在唯一常态化制订错峰生产方案的是水泥行业,钢铁行业今年为首次,今后是否常态化,还要视国家政策、行业具体情况等而定。”10月29日,在生态环境部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大气环境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吴险峰回应《中国冶金报》记者提问时表示。

  据了解,10月12日,工信部办公厅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21-2022年采暖期钢铁行业错峰生产的通知》,这是国家首次专门针对钢铁行业推出的错峰生产方案。吴险峰介绍,这主要是基于中央对钢铁行业产能产量“双控”的决策部署,以及考虑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错峰生产对全国同期钢铁产量的重要影响而制定的。

  《中国冶金报》记者还从发布会上获悉以下重要信息。

  第一,《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将于近期发布,共有10项具体任务。《中国冶金报》记者梳理发现,与钢铁行业关系密切的就占到了7项,包括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落实钢铁行业去产量相关要求、积极稳妥实施散煤治理、扎实推进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加快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其中,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将结合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整改。

  第二,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方案,更加突出精准、科学和依法治污,坚决反对“一刀切”。一方面,范围更加聚焦,攻坚范围从往年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和长三角总共80个地级以上城市,变化为聚焦59个城市,有进有出。长三角区域除保留7个城市参照执行外,其他城市不再纳入攻坚范围;还增加了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山东东部和南部、河南南部部分城市。另一方面,措施更加精准,继续实施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而不是大范围停产,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

  第三,今年秋冬季污染防治跟往年有三大不同。一是侧重点,聚焦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的突出问题,包括旁路偷排、超标排放、治污设施未安装或不正常运行、自动监测不正常运行或弄虚作假等,强化监督执法。二是方式上,加大帮扶力度,组织常规组开展“有温度”的常态帮扶,为基层和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充分发挥帮扶效能。三是手段上,拓展非现场监管方式应用。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与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更多>同类钢铁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钢铁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经营资质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1002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