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地区如何转型?迈开文化和矿业两条腿

   2021-06-15 经济参考报211

  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经济只是基础,文化必是核心。但如何摆正文化和矿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还真是门大学问。
  矿产资源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是把双刃剑。开发得好,就能够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如果对伴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不力,就会给地方发展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空气监测站设在公园、喷雾炮贴身服务监测点、企业与第三方串通环保数据造假等问题层出不穷,这是现代版的掩耳盗铃故事,掩的是公众之耳,盗的是监守之铃。
  矿山不能不开,但要科学地开,绝不能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一方面要科学发展矿业,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型。而在转型过程中,文化产业是首选,对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说,更是如此。
  以河北省遵化市为例。遵化地处京津腹地,是一座既有丰富矿产资源又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县级市。本地矿山企业众多,龙头企业建龙钢铁综合实力全省名列前茅。但本地党委和政府却并未让钢铁企业一枝独大,而是形成以钢铁制造为主,旅游产业、红木文化产业等文化产业为辅的产业格局。不仅本地钢铁产业经受一次次环保风暴的考验,成为本地经济支柱产业,同时文化产业也蓬勃发展,规模逐步壮大。
  时下,不仅遵化,各地文化产业充满蓬勃生机,企业轻装上阵,快马加鞭,大胆探索;企业改制,拉动文化消费;手工艺品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消费,文旅互融实现产业转型……
  文化产业有其特性。有的文化产业没有办法量化成为地方领导的政绩,有的就算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但单从体量和GDP贡献率来说的确不能和矿产资源相比。但是,衡量一个地方的文化产业价值的标准,不仅要看经济效益,更要看社会效益。
  就现阶段而言,文化产业还是新生事物,需要矿山产业助力输血,才能发展得更好更快。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政策、财政支持,没有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强力推动,很难取得进展。
  所以各地为了做大文化产业“蛋糕”,各项政策措施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红利,为文化企业提供了繁荣发展的广阔舞台,才有今天文化产业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文化产业自身借风起势,在创新理念的驱动下,传统文化产业“老树发新芽”,线上线下齐开花,不仅让文化“老面孔”精彩依旧,各类“新业态”“新产品”也带给人不断的惊喜。
  不难看出,资源型地区实现绿色发展并非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只不过更能考验出地方领导的智慧和能力。
  文化守正出新,矿业正道致远。资源型地区只有坚持文化产业与矿山产业并驾齐驱,才能推动本地文化产业向个性化、融合化发展,在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丰盈带来新亮点的同时,也必将为本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更多>同类钢铁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钢铁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经营资质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1002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