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钢铁资讯首页 钢铁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推动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建设 支撑引领钢铁行业低碳发展

2021-11-02 09:556120兰格钢铁网

  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应积极响应《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及简称《意见》)要求,加快推动重点领域碳排放标准制定工作。以标准化规范碳排放核算方法,促进低碳技术推广应用,为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政策解读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做好碳排放标准的研制工作,充分发挥碳排放标准系统协调与整体推进作用,能够有效推动我国低碳发展。《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以标准体系的建立统筹碳排放标准有序发展。在具体标准制修订上,《意见》提出三大方向,一是“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二是“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报告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核算体系。”三是“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此外,《意见》提出“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加强标准国际衔接”,在全球碳排放标准发展中贡献中国力量。

二、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发展现状与问题

  碳排放领域标准是依法规范企业碳排放管理、推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重要依据。钢铁行业目前已发布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5部分:钢铁生产企业》(GB/T 32151.5-2015)、《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钢铁行业余能利用》(GB/T 33755-2017)、《钢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规范》(RB/T 251-2018)等标准规范,指导行业开展节能降碳工作。但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建设存在起步较晚、系统性不强、体系不完善、相关标准严重缺失、难以有效支撑碳排放控制工作实施等诸多问题。

(一)尚未建立行业内统一的碳排放标准体系

  建立碳排放标准体系能够为碳排放标准的制定提供宏观指导,直观反映标准需求,系统性补全缺失标准。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一些研究机构分别从不同角度构建了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体系,但行业内统一的体系架构尚未确定,标准的编制缺少系统化、全面的布局。因此,需要加快钢铁行业碳排放领域标准体系的建设,指导碳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

(二)碳排放领域标准数量和种类不足

  纵观国内钢铁行业碳排放领域现有标准可以发现相较于能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标准而言,国内碳排放领域标准的种类和数量较少,在碳排放管理、碳排放限额、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碳足迹评价等方面的标准大量缺失。随着国内钢铁产业高速发展,碳排放标准缺失和滞后现象将会日渐显现,这些缺失的标准不仅会影响钢铁行业低碳的发展和规范化管理,甚至可能会影响产品在下游用户和国际贸易中的通行。

(三)钢铁产品碳标签制度尚未建立

  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12个国家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发展产品碳标签制度,并为产品发布碳标签标识。中国政府已发布两批低碳产品认证目录涉及共计7种产品,相关的认证机构在推进低碳产品标识认证上也作出了一些努力。钢铁行业在低碳产品认证、碳标签制度建立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家发布的低碳产品目录中暂无钢铁产品,同时相关低碳产品判定标准尚未健全,开展标识认证工作缺少理论指导。

(四)碳排放领域国际标准缺少中国声音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发布了多项碳排放领域标准,例如ISO/TC207/SC7委员会发布了ISO 14067《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等标准。ISO/TC17为指导钢铁企业计算碳排放水平发布了ISO 14404-1《钢铁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 第1部分:转炉炼钢》等系列标准。国内钢铁行业尚未开展相关国际标准的转化工作,未发布类似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三、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建设建议

  强化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对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钢铁行业作为高CO2排放行业,更应该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积极开展碳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结合钢铁行业以及国家层面碳排放领域标准发展现状,对未来碳排放领域标准的研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构建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体系

  构建碳排放标准体系是实现碳排放标准系统化的重要一步,是推动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制定工作有序发展的前提。钢铁行业应全面梳理国内外现有碳排放标准,科学合理归纳分类,构建以核算核查、技术装备、监测检测、低碳评价、监督管理等方面为子体系的碳排放标准体系,推动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系统、有序制定。

(二)完善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

  加快核算类标准的制定发布,规范行业碳排放核算边界与方法。重点瞄准新型节能低碳技术的标准转化,促进成熟可靠的节能低碳新技术在钢铁行业中的推广应用。研究编制低碳评价方法标准,在国家大力提倡分等分级“差别化”管理的形式下,引导优惠政策向节能低碳型企业倾斜。围绕碳排放交易开展基准值计算、交易指南等标准制定,为钢铁行业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好支撑。

(三)推动钢铁行业低碳产品评价及碳标签制度建立

  碳标签已成为全球性的产品标识,并作为进出口贸易中的又一新壁垒。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优先制定《低碳产品评价方法与要求 钢材产品》、《钢铁产品碳排放标识规范》等相关标准,以标准推进钢铁行业低碳产品评价、碳标签制度的建立实施,为企业颁发下游认可的低碳产品通行证,帮助钢铁企业更好的应对贸易壁垒等相关问题。同时鼓励先进的钢铁企业自愿为生产的产品贴出碳标签,在引导全社会低碳消费中做出钢铁贡献。

(四)提升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国际影响力

  加大国际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跟踪、研究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标准的等同/修改转化。深化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的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沟通,增强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的国际互认。

(五)强化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的宣传力度

  加强碳排放标准宣贯培训,强化主管部门、重点企业、第三方机构标准的宣贯意识和能力是落实碳排放标准作用的关键。重点针对碳排放核算、碳排放核查、低碳评价等领域,充分发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通过编制培训教材、开展现场培训、网络培训、举办大型会议等手段,加强对管理人员、碳排放核查人员、企业碳资产管理负责人的标准培训。引导钢铁企业贯彻执行碳排放标准,依法规范企业碳排放行为,落实碳排放监督管理制度,提高钢铁企业生产过程节能降碳的意识。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与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IMF总裁:须在债务重组进程中发挥更积极作用
4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IMF必须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并表示中低收入国家正面

0评论2025-04-23466

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明起发行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将于4月24日正式开闸。专家预计,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发挥稳增长、促投资、扩内需的重要作用,今年发行高

0评论2025-04-23358

广西:力争2025年上半年钢铁行业产值同比增长5%以上
各设区市、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现将《2025年二季度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广

0评论2025-04-23372

2024年煤炭行业统计年报汇审会召开
4月17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召开了2024年煤炭行业统计年报汇审会。来自全国各省煤炭管理部门和全国大型煤炭企业负

0评论2025-04-23356

创元期货:铁合金缺乏向上动能
年初以来,黑链指数冲高回落。锰硅节奏上与黑色系基本同频,但波动更大,且较前低仍有空间。锰硅期货2505合约从1月9日的低点6008

0评论2025-03-18566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流程钢铁冶金超低碳排放关键共性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顺利举行
3月15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长流程钢铁冶金超低碳排放关键共性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启

0评论2025-03-18568

事关提振消费!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等6部门最新发声
3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和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

0评论2025-03-18421

金融如何更好支持民营企业,倡议书来了!
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全国工商联3月17日在京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号召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更大力度

0评论2025-03-18349

事关育儿、就业、增收!国新办发布会解读《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按照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

0评论2025-03-18349

强调增收减负,部署七大行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详解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在需求侧加大政策力度,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并且部

0评论2025-03-18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