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钢铁资讯首页 钢铁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碳”路先行,央企竞速新能源赛道

2022-05-16 09:502830新华财经

  个人绿色支付、绿色出行和绿色生活数据,可以转化成碳积分,用于兑换礼品或中和年度家庭用电产生的碳排放量。近日,南方电网公司与5家银行合作的联名卡在广州试点上线发行,推出普惠碳中和电力金融服务账户。

  这并不是个例。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众多央企纷纷明确“双碳”施工图,相关探索举措频频,尤其是在新能源赛道上加快布局,一批重大工程项目陆续开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绿色”添“动能”。

项目密集开工

  “蓝板”成海、叶片起吊,从内蒙古草原到四川大凉山,从甘肃革命老区到海南自贸港,近日中国华能一批光伏、风电项目集中开工。

  这家曾经以火电著称的能源企业,如今在新能源上加速发力,今年上半年将有1500万千瓦项目陆续开工,预计总投资超过900亿元,建成后每年新增清洁电能39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3900万吨。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公司能源结构调整提速加码,确保全年实现新能源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不断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中国华能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称。

  日前其首个围绕抽水蓄能电站打造的“水、风、光、储”一体化大基地项目建设拉开序幕。该项目是北疆地区首个百万级清洁能源大基地项目,以装机规模140万千瓦的布尔津抽水蓄能项目为基础,后续将配套建设布尔津河流域水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包括光伏200万千瓦、风电360万千瓦。目前,一期15万风电配套项目指标正式启动建设。预计项目规划总装机规模700万千瓦。

  新能源项目的“火热”,从中国能建最新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也可见一斑:2022年一季度中国能建新签合同总额2440.70亿元人民币。其中,新能源和综合智慧能源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87.54%。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首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加快建设,带动太阳能发电、陆上风电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长202.6%、13.3%。

发力布局新能源

  项目全面开花的同时,众多央企更是以多种方式成立公司,发力布局新能源。

  近日,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领头入股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布局氢能及氦资源综合开发应用领域。

  自提出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目标以来,中国石化在氢能业务布局上越走越快。根据相关规划,“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在全国建设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加氢服务能力达到20万吨/年。

  中国海油也在今年4月成立了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分公司。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表示,新能源分公司要进一步突出海洋优势,注重融合协同,加快发展海上风电,择优发展陆上风光,因地制宜发展氢能业务,加强CCUS技术研发,探索发展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应系统,努力实现中国海油“十四五”末新能源新产业收入占比达到10%的目标。

  今年3月以来,从《“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规划发布,再到《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印发,一系列政策连发,新能源产业获得重磅支持。

  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吕建中近日撰文指出,构建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和创新链,需要传统化石能源企业与可再生能源企业协同推进。传统能源企业应积极布局可再生能源业务链条,平衡现有业务组合。目前,一些石油、煤炭企业都在进行相关布局,虽规模不大,但可为今后大规模应用提供基础和经验。

绘就“双碳”路线图

  央企竞速新能源赛道的背后,是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双碳”工作推进的大势所趋。

  去年底国资委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中央企业应当在推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到2025年,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5%,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比重不低于30%。

  一些中央企业纷纷根据自身情况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积极开展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例如,日前中信集团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白皮书》,提出到2025年,中信集团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预计将比2020年下降18%。其中,针对电力工业、钢铁生产、建筑运营和数据中心等四个重点领域大力开展节能降碳工作。在金融领域,则将持续提升绿色金融业务规模与占比,加速绿色金融商业模式创新。

  “央企加快‘双碳’工作计划与布局将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有利于较快降低整体产业转型与发展成本,带动其他企业的节能减排降碳与低碳投资热情,形成对上下游产业链绿色转型的正向激励。”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提醒,要结合实际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坚决杜绝“运动式”减碳。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专家看两会丨透过两会报告看钢市供需
2025年全国两会已胜利闭幕,政府与各部委工作报告陆续发布。下面,笔者就透过两会系列报告披露的信息简要分析2025年钢市供需变化

0评论2025-03-17417

专家解读之三:大力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的总产值已接近1万亿元,企业数量约3万家,覆盖大气治理、污水治理、固废处理装备、环境监测仪器等多

0评论2025-03-14366

专家解读之二: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强绿色低碳转型的保障能力
环保装备制造业是环保产业的基础性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美丽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0评论2025-03-14348

“世界市场并非不需要材料,而是需要高质量的材料”——朱小坤代表谈高端产品出口
天工国际2024年财报显示,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超40%。“2024年,天工国际的钢材出口没有下降,这说明世界市场并非不需要材料,而是

0评论2025-03-14371

刘结一:钢铁等传统产业追“智”逐“绿”,新质生产力收效显著
“传统产业追‘智’逐‘绿’,智能装备快速普及。在全球189家‘灯塔工厂’中,我国有79家,其中近半数来自钢铁、食品等传统产业

0评论2025-03-04371

赵民革代表谈钢铁行业破局之策
2024年,钢铁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浪潮里破浪前行,虽然新情况、新变化、新挑战不断,“减量发展、存量优化”阶段特征日益明显,

0评论2025-03-04384

文刚:发展电炉钢是钢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
“电炉炼钢工艺无论是在污染物排放还是在碳减排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电炉钢对推动钢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作

0评论2025-03-03347

国家统计局解读2025年2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扩张区间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小幅回升——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5年2

0评论2025-03-03355

于勇:推动AI赋能制造业发展 塑造未来制造业新格局
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

0评论2025-02-28344

9成以上企业认为3月进口铁矿石价格走势前高后低
针对3月份价格指数的看法,调研样本企业中54%的铁矿石产业企业认为,3月份均价与2月份相比上涨,38%铁矿石产业企业认为看跌,8%

0评论2025-02-28358